::: - 回首頁
- 常見問題
- Q&A
- 16.橋梁工程介紹
16.橋梁工程介紹
過去興建橋梁是為了跨越地理環境的限制,例如興建陸橋提供馬車渡河,然而現代的交通建設不僅要克服自然環境,還要面對「車流」的挑戰。
橋梁工程是淡北道路工程重要的一環,淡北道路共有五處橋梁段,由北至南分別為:淡金路高架橋、跨排水路橋、跨樹梅坑溪橋、主線高架橋、立德路高架橋,部分橋樑是為了跨越地理限制(例如跨樹梅坑溪橋);部分橋梁則是考量跨越複雜的車流(例如立德路高架橋)。
淡金路高架橋
最北端的淡金路高架橋,主要為淡金路匝道與河側平面道路銜接,該橋連續跨越台2乙線(中正東路)及捷運淡水線,並有部分路段與淡海輕軌共線,減輕景觀以及對既有交通的影響。
跨排水路橋
紅樹林-竹圍後方共有5處既有橫交排水路,分別位於淡北道路里程約0k+615、1k+032、1k+440、1k+603、1k+816處,為保持排水路暢通,淡北道路施工期間將清除與計畫道路橫交水路處之淤泥,並採橋梁方式跨越,通水斷面均不落墩。
跨樹梅坑溪橋
跨樹梅坑溪橋,顧名思義是供淡北道路跨越樹梅坑溪,橋下仍維持自行車道通行,並且符合水防道路淨高達4.6公尺的需求,另外,考量周邊景觀的融合,因此採用預力混凝土I型梁橋,以低矮簡約的工程量體跨越。
主線高架橋
主線高架橋路段於竹圍捷運站南側,起點約於台2線民權路88號,往南沿淡水河河岸以高架橋連續跨越捷運淡水線、台2線、關渡大橋關渡端交流道,再跨越捷運淡水線、觀海公園至中央北路止,全長約1,445公尺,此路段台2線南、北向道路間高低落差大,道路東側為基督書院旁之邊坡、西側為捷運淡水線軌道,因此採用井式基礎,減少基礎開挖範圍,維持邊坡穩定及捷運路線運行,搭配預力混凝土懸臂工法,以工作車在高架橋上施工,縮短施工時間及縮小施工空間,避免影響橋下交通。
立德路高架橋
立德路高架橋位於大度路跨越立德路口,考量既有大度路車流量大,且上午尖峰時段有大量車流需左轉立德路進入科技園區,為兼顧施工期間的交通維持、施工時間和景觀影響,立德路高架橋採用鋼箱型梁橋,於鋼構廠先行鑄造鋼梁,再運輸至現場吊裝,對現況交通影響小,且橋梁塗裝可配合周遭環境,外型簡潔,此外,鋼材屬於可回收再利用的永續材料,同時也為節能減碳盡一份心力。
這些橋梁工程經過精心規劃,除了滿足交通建設的需要以外,將融合周邊景緻,成為嶄新的地方風貌,同時也是先進工法的成果展現。

淡金路高架橋

跨樹梅坑溪橋

主線高架橋

立德路高架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