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回首頁
- 常見問題
- Q&A
- 21.施工營運期間生態友善措施
21.施工營運期間生態友善措施
淡北道路經過環評程序以及相關的生態調查,除了將次生林綠化補償、生物棲地及生物通廊、防鳥擊隔音牆、保護物種繁衍動線等維護動植物生態的措施納入工程設計外,施工過程中針對生態維護、空氣品質、水質淨化、減震降噪等減量措施,定期進行生態監看,並成立環境保護監督小組監督執行情形,以確保施工營運期間仍能妥善維護既有生態。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淡北道路在施工營運期間共有哪些生態友善措施。
生態監測:
施工中每周生態監看,由施工單位執行指標物種的監看,並由監造單位進行檢核,瞭解短期生態狀況並即時反應。
施工中每季生態監測,記錄生態物種的種類、數量、棲地狀態,並記錄工區範圍周邊空氣品質、水質、噪音等,瞭解長期的生態環境變化。
監測計畫訂有生態異常示警值及生態異常停工閾值,建立具體管理、檢討機制。
環境保護監督小組:由專家學者、居民代表、機關代表各三分之一委員,組成15人之監督小組,定期召開會議審查生態環境監測成果,確認生態系統是否有趨勢變化而需調整管理,確保生態保護策略落實執行,倘監測發現生態異常狀況時,環境保護監督小組將審查開發單位所提因應對策內容並監督其執行成效,以及提供生態保育諮詢。
工區採分段施工,而非全區施作,減輕同時間內之生態影響程度。
棲地補償:在路權範圍內以複層植栽方式,按原生種損失比例與物種,補植原生、適生種類,加強綠化植生,並移除原區域內外來入侵種銀合歡,增加棲地品質與功能。另於計畫道路里程約0k+900至1k+370西側配置拋石草溝,補償蟹類棲地。
蟹類洄游保護:施工時不阻斷既有橫交排水路水流,鄰近蟹類棲地路段,施作時避開6 至10 月蟹類降海產卵高峰期與其幼生迴游上溯季節。
樹木保護:依規定擬訂樹木移植計畫,包含擾動範圍之樹籍資料、移植標準、植栽處理方式(移植、移除、保留)等,並由主管機關審查通過後據以辦理。另鄰近路權或施工便道範圍,有受擾動可能之樹木,將設置樹木保護圍籬阻隔施工人員與機具,以保護根系。
透過種種的生態友善措施,施工團隊持續堅定守護著既有的生態環境,期望淡北道路不僅能為人們提供便捷的交通,更能延續與自然共處的生活方式,讓這條路達到生態與人文的平衡、永續。